當前位置:首頁 > 文章資訊 > 汽修專業(yè) > 輪胎人教你常見的輪胎問題和日常養(yǎng)護建議
輪胎人教你常見的輪胎問題和日常養(yǎng)護建議
輪胎是汽車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直接與路面接觸,和汽車懸架系統(tǒng)共同緩和汽車行駛時所受到的沖擊,保證汽車有良好的乘座舒適性和行駛平順性,保證車輪和路面有良好的附著性,提高汽車的牽引性、制動性和通過性,承受著汽車的重量,輪胎在汽車上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今天小編就對輪胎噪音、輪胎鼓包、輪胎夾石子和胎面花紋局部掉塊這四個常見的問題做個日常養(yǎng)護建議的簡單分享:
輪胎側面出現(xiàn)鼓包?
輪胎鼓包產(chǎn)生原理:
1. 車輛高速通過碎石路、減速帶或井蓋等惡劣路況時,伴隨而來的擦傷、撞傷、刺傷、墊傷、劃傷或碾壓,加上施加在胎面上面的整車重量會造成輪胎內(nèi)部簾線的斷裂,從而引起胎側鼓包;
2. 城市停車位緊張,把車開上人行道、壓馬路牙子等情況在所難免。經(jīng)常壓馬路牙子也會使胎側受到擠壓,導致簾布線斷裂,引起輪胎鼓包。
輪胎預防鼓包日常養(yǎng)護建議:
1. 根據(jù)實際路況調(diào)整車速,路況不好時控制車速在40km/h以下通過;
2. 避免高速沖上路沿石(俗稱馬路牙子),使輪胎低速靠近并接觸路沿石,然后通過加油門,增大扭矩爬上路沿石;
3. 保持輪胎在合適的充氣壓力,正常冷車狀態(tài)氣壓充氣至2.3bar,在2.1-2.5bar之間屬于合理范圍,超出請及時到4S店調(diào)整。
輪胎噪音增大?
輪胎噪音(胎噪)產(chǎn)生原理:
輪胎噪音主要由四個方面引起:一是輪胎胎面花紋與地面撞擊的拍打聲(水泥路面下感受明顯),二是輪胎花紋溝槽與路面接觸的空隙中空氣被壓縮引發(fā)的氣泵聲(高速良好路面下感受明顯),三是輪胎內(nèi)部充氣空腔引發(fā)的共鳴聲(粗糙路面感受明顯),四是輪胎胎面夾雜異物(石子和釘子等)在地面上行駛的過程中發(fā)出的雜音。
輪胎日常養(yǎng)護建議:
1. 控制合理的行駛速度(城市40-80km/h,高速80-120km/h),速度越快胎噪越大;
2. 保持輪胎在合適的充氣壓力,正常冷車狀態(tài)氣壓充氣至2.3bar,在2.1-2.5bar之間屬于合理范圍,超出請及時到4S店調(diào)整;
3. 在出現(xiàn)明顯雜音時,及時清除輪胎花紋溝槽里面的小石子等異物(使用鑰匙或一字起等工具)。
輪胎溝槽里面夾石子?
輪胎夾石產(chǎn)生原理:
車輛行駛過程中輪胎與地面之間的主要接觸部位是胎面,其中花紋是胎面的一個重要特征。胎面花紋最重要的三大作用為:1. 提升抓地力;2. 降低噪音;3. 增加排水性。若行駛的路面碎石較多,并且其整體寬度小于胎面花紋溝槽寬度,那么輪胎花紋夾住碎石的幾率會相應增加。
輪胎日常養(yǎng)護建議:
1. 可以使用鑰匙或者一字起清除輪胎花紋溝槽里面的小石子等異物;
2. 若輪胎花紋里面的石子較多,可以先將輪胎進行放氣,被夾的石子會自動掉落,然后我們再將輪胎充氣至正常氣壓2.3bar, 2.1-2.5bar之間均屬于合理范圍;
3. 高速路況行駛(100-120km/h)可以利用車輪旋轉時的離心力甩掉輪胎花紋溝槽里夾的大部分石子等異物。
胎面花紋局部掉塊?
輪胎花紋局部掉塊產(chǎn)生原理:
車輛行駛過程中,路面的凸起物會不斷對胎面進行切割摩擦,當切割力大于膠料的扯斷強度時,就會導致橡膠磨損掉塊,這種磨損掉塊的嚴重程度與路況好壞、輪位和行駛速度等因素有直接關系。而胎面橫溝邊緣處易受到外力擠壓切割而產(chǎn)生磨損掉塊,因此花紋磨損掉塊的位置主要集中在胎面橫向花紋邊緣處。
輪胎日常養(yǎng)護建議:
1. 車輛行駛在不良路面上時,盡量降低車速,避開大的障礙物,如石塊、凹坑等;
2. 保持輪胎在合適的充氣壓力,正常冷車狀態(tài)氣壓充氣至2.3bar,在2.1-2.5bar之間屬于合理范圍,超出請及時到4S店調(diào)整;
3. 建議車輛每行駛1萬公里對輪胎進行換位,避免驅動輪過度磨損;
4. 盡量避免超速、超載等不合理使用情況。
以上就是100唯爾(100vr.com)小編為您介紹的關于輪胎的知識技巧了,學習以上的輪胎人教你常見的輪胎問題和日常養(yǎng)護建議知識,對于輪胎的幫助都是非常大的,這也是新手學習汽修專業(yè)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使用100唯爾還有什么問題可以點擊右側人工服務,我們會有專業(yè)的人士來為您解答。
本站在轉載文章時均注明來源出處,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未用于商業(yè)用途。如因本站的文章、圖片等在內(nèi)容、版權或其它方面存在問題或異議,請與本站聯(lián)系(電話:0592-5551325,郵箱:help@onesoft.com.cn),本站將作妥善處理。